呈立法會內務委員會研究內地與香港特區家庭事宜小組委員會 內地居民來港的出入境安排意見書
新婦女協進會一向致力推動性別觀點主流化,監察政府以性別觀點審視各項政策。以下是本會以性別觀點審視人口政策的措施的意見。
政策規劃一刀切,有違國際承諾
過去二十年,香港經濟社會結構經歷急劇轉型,家庭形態有很多不同面向的發展,其中中港跨境婚姻的家庭急速增加是不爭的事實。根據統計數字[1],這些家庭中大部份都是香港丈夫內地妻子,但無論2003年或2007年的人口政策所推行的措施均沒有嚴肅確定這個事實。因此這些內地妻子除了要面對兩地出入境關卡重重外,因為傳統性別分工的照顧者身份,需要面對比男性更多的的問題。例如︰
- 由2007年2月開始,入境事務處推出『堵截「準來港孕婦」政策』,拒絕未能出示預約分娩証明書而懷孕滿七個月的「準來港孕婦」入境或給予有限制入境。來港妢娩的中港家庭的內地妻子不單要繳交昂貴醫療費用,還要面對入境處人員嚴苛盤問。
- 很多中港家庭的內地妻子一方面申請單程証,但為了照顧香港子女及丈夫,她們以雙程證往返香港,所以每三個月長途跋涉返回內地申請便成為例行公事。這些雙程証媽媽通常都會帶著在港出生的孩子一起回內地,一來幼兒需要照顧,二來即使是較年長的孩子,只要是12歲以下的也要避免獨留他們在家,因此這些中港家庭的家長明知會影響孩子學業,媽媽也無奈地每三個月帶著孩子住返內地,,這樣當然會影響孩子學業,同時媽媽的健康和心理亦承受著很大壓力整個家庭亦不能得到健康發展。
- 有些內地妻子,輪候單程証多年,但與居港之配偶發生感情問題而導致夫妻離異或配偶突然去世、入獄、失蹤、患上嚴重疾病如殘疾等,這些內地妻子便會突然失去成為香港居民身份的機會,不能居留在香港,即使可以留下來照顧子女,一來沒法工作,二來又因為沒有居民身份而未能得到適切支援,令經濟長期陷入困境,情緒和健康亦往往會因此出現問題,整個家庭亦因此未能得到能平衡發展。
可見一個缺乏性別敏感的政策,沒有考慮婦女一般肩負了家庭照顧者的狀況,便很容易將這些家庭一再邊緣化,而這些家庭中的婦女處境便更加困難了。香港政府簽訂了聯合國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在制定任何政策時都應以性別觀點審視,不但要避免政策做成性別不平等,政策更應富有締造性別平等的有利條件及婦女創造福祉的功能。再者,政府在去年通過的種歧視條例中,以較狹隘的種族定義,刻意將新移民婦女排擠在定義之外,因為是新移民而受歧視的市民便不能引用此條例作保障,可見現時的措施都與香港政府的國際承諾有所距離。
統計資料缺乏性別觀點
我們每當要求政府提供有關單程証的統計數字時都感到非常矛盾,因為當年政府拿著168萬香港居民的內地子女數字為居港權官司護航,嚇得全港市民差點要將邊境即時關閘。但政府畢竟掌握最多有關資料,所以我們仍然要求政府提供有關統計數字,可是現時的資料並未能幫助我們了解中港家庭較複雜的走勢及構成、新來港人士及持雙程証人士在香港的一般生活情況,特別是兩性不同的處境。本會曾於2008年4月26日出版的《性別統計數字的編整研究》裡指出,現時政府的統計數字,都缺乏因應不同居港年期人士與關於家庭構成的項目的資料,例如持單程証來港不足7年的市民及正輪候單程証而長期以雙程証往返香港人士的婚姻﹑生育﹑離婚﹑再婚﹑家庭形態﹑家庭規模及居住情況等作出相互關係分析。本會認為若要消除性別歧視,在政策規劃前對此等資料的掌握非常重要。
訂立專責機制,以性別觀點審視口人政策,改善錯誤
政府無論在2003年或2007年的人口政策中都強調人口質素,反映了政府忽視了社會整體的長遠利益發展,性別平等及社會公義的考慮原則,卻無視各項措施對弱勢社群造成的深遠影響,並一直迴避民間團體的批評。例如本地家庭的內地配偶享用醫療及衛生服務、「單程証」、「雙程証」申請問題等等,所以政府應馬上在港設立一法定機制,以處理中港家庭在申請單程證、雙程證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困難,並對有關的問題,或有需要的個案作出調查及處理。並且保安局應定期邀請內地公安部門及關注中港家庭的民間團體,在香港召開三方會談,共同就目前的「單程証」、「雙程証」及「出入境政策」作出檢討和提出建議,以完善有關的制度,減少中港家庭的壓力。
我們認為人口政策推出的措施,對準來港及新來港婦女做成了那麼多的負面影響,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政策規劃時忽略了性別觀點,我們要求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向婦女事務委員會諮詢如何以性別觀點審視2003年2007年人口政策,並馬上就《人口政策》措施做成的錯誤進行積極補救。我們亦建議日後有關中港家庭的政策或措施應經過性別觀點的審視,而且政府應馬上改善對中港家庭的統計工作,以期能對這群體的處境更為掌握,支援他們改善處境。
新婦女協進會(簡稱婦進)成立於1984年,宗旨為: 排除女性在各範疇所受到的歧視;爭取權益及福利,推廣意識培育,促進婦女解放運動,邁向兩性平等的社會。
[1]民政事務總處及入境事務處內地新來港定居人士的統計數字,第3頁,第9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