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關注子宮頸癌聯盟」製作之宣傳短片的公開信
由︰新婦女協進會
致︰各位關注婦女健康人士
日期︰2009年8月20日
敬啟者︰
就「關注子宮頸癌聯盟」製作之宣傳短片的公開信
本會一向致力促進性別平等及爭取婦女權益,婦女健康亦是本會在政策研究上的重要範疇。
首先,本會對專業醫護界大力推動市民關注子宮頸癌的預防,表示歡迎。可是本會對「關注子宮頸癌聯盟」近日推出的部分子宮頸癌宣傳短片有強烈意見,已發信向該聯盟反映。
惟聯盟的回覆,並沒有具體表示會如何跟進或修改當中帶有謬誤的訊息,亦沒有說明未來會透過什麼工作以提高公眾對此疾病的防治訊息,故本會再次透過此公開信,向公眾表達我們的關注。
有關短片︰
- 子宮切除篇內容–一婦人躺臥床上一邊哭泣,一邊畫外音說︰「因為子宮頸癌,我要切除子宮,最痛苦的是,我已經冇左完整的感覺。」
- 不孕篇內容–一對男女坐在梳化上,婦女傷心哭泣,一邊畫外音說︰「因為子宮頸癌,我保唔住個BB,更加保唔住個子宮。」
表達手法訴諸恐嚇多於提高對疾病的認識
首先,以上兩段短片均使患上子宮頸癌的女性負上千斤壓力。任何病者因為進行了手術後產生某一種心理狀態,例如覺得身體不完整,又或身體未能進行某種功能,都可能會產生憂鬱情緒,其實這表示病者還未復元,心理健康仍受患病所困擾,還需要家人,朋友及社會的支持,甚至心理治療。
短片理應以積極的態度勸慰大眾,即使患上子宮頸癌如果及早發現,加以治療仍然可以擁有健康快樂的人生,或邀請康復者現身說法,從而鼓勵大家注意預防。
但現在短片的表達並非鼓勵,卻跡近恫嚇,亦無助於提高公眾對此病的認識,效果恐怕只會適得其反。
女性切除子宮等於「不完整」?
其次,我們認為更嚴重的是這兩段短片會產生強化性別定型的效果。
何以切除了子宮會「冇左完整的感覺」?何以患上子宮頸癌的人因此而不育,並非感嘆不幸,卻要自責「保唔住個子宮」呢?
我們從性別觀點分析,這種失去子宮的自責是主流社會對女性身份的定型,因為傳統上女性的角色只是生育,如果不能生育,便沒有作為女性的價值。
這種意識,假設所有女性均必須透過生育,去證明自己的「完整性」,抹殺了女性應有選擇是否生育的權利。對女性生育能力的過份強調,更防礙了女性參與社會的機會,間接影響了社會的全面發展。
所以兩段短片的內容實在是強化女性不生育便沒有或降低價值的性別定型,是一個尊重性別平等的社會所不能接受的。
對患者及復康者的負面描述,可能構成歧視
我們在上文提過,關注病者康復的重要一環是社會接納。自1997年政府頒布的殘疾歧視條例,便是為了針對消除對殘疾人士的歧視而設立的。所以既然上述子宮頸癌疫苗宣傳短片的原意是希望提高市民對此疾病的關注,表達的手法及內容應對子宮頸癌患者的感受具有敏感度,亦應注意短片內容會否包括了一些造成性別、殘疾、種族及年齡不平等的訊息,否則本來由良好意願出發的製作,反而變成了歧視行為。
所以本會呼籲各位︰
促請「關注子宮頸癌聯盟」改善子宮切除篇及不孕篇兩段宣傳短片的內容,包括介紹子宮頸癌病變成因及防治方法,使其更能達到鼓勵市民關注身心健康的目的。
另外,本會十分贊成及欣賞「關注子宮頸癌聯盟」推動預防子宮頸癌的努力,對於預防疫苗注射的成效,因為疫苗推出時日尚早,還未有足夠証明它的成效及穩定性,我們未敢輕率建議政府提供接種。但我們相信
「關注子宮頸癌聯盟」建議每位30歲以上的女性進行定期抹片檢查,是一個有控制HPV病發的方法,我們得悉台灣也進行了全民免費抹片檢查,可惜香港在這方面卻仍然落後於人。所以我們建議
「關注子宮頸癌聯盟」及各關注婦女健康人士,大力推動政府將全民免費抹片檢查納入醫療政策,如同我們及不少婦女團體一直倡議政府提供免費乳癌檢查一樣,使全港婦女均能受益於一些安全穩定的預防婦科癌病措施。
最後本會附上兩年前一項關於婦女社區醫療服務的問卷調查報告,供各位參考。請往此連結下載︰
http://www.aaf.org.hk/files/publication/greenheart_report.pdf
謹祝各位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