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動態

評《她非它》: 建立個人價值判斷的重要性

編按︰以下文章為本年度在婦進實習的同學,看畢影片《她非它》之後的評論習作。同學花了很多時間完成的,請各位細讀啦。

作者︰翟靜雯

一套探討傳統及新媒體如何塑造女性形象,名為「她非它」(She Objects) 的紀錄電影在六月下旬在香港大學舉行放映。它是香港非牟利團體婦女基金會所發動的《她非它》運動中的主題影片,與本地女導演范嘉恩合作,藉紀錄片能夠讓觀眾以批判角度了解和察覺大眾媒體有意無意間製作大量眨低女性的資訊。而且, 它嘗試幫助女性擺脫大眾媒體所塑造的「美」價值觀,從而拾回對自我形象肯定和提升自尊感。

影片大致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講述主流媒體如何塑造「女性美」的標準和其對現代女性的負面影響;第二部分則講述媒體如何物化女性,令女性身體成為取悅男性的工具。最後,影片更邀請來自不同界別的嘉賓提供拒絕性別定型或防止眨低女性形象的建議。 從內容來說,這電影理應是為香港女性充權,傳遞掌控自主生活訊息的好素材。然而, 電影所呈現的角度只是簡化女性形象低落的原因,企圖把問題癥結放在大眾媒體和新媒體之中,反而本地性教育課程之失敗而導致「性」議題在社會上成為忌諱,人們性知識的貧乏所造成的種種後果卻沒被提及,使到影片的主要訊息:女性可在參差不齊的媒體資訊中,保持自我批判態度,建立自我意識和自主生活, 傳遞成效備受質疑。

對於傳媒所塑造「美」的標準,影片引用大量不同研究的數據、不同專業的專家和幾位嘉賓的經歷及意見,說明主流媒體所塑造女性完美形象確實對現代女性,尤其年青人,身心造成極大壓力和負擔。雖然影片訪問了幾位女性,她們經歷過因跟隨主流社會認同的「美」標準後而造成身體傷害和心理負擔,決定接納自己身體,自信心更明顯提高。可是,這些女性清楚地表達自我的意見只佔電影中少部分內容。反而,導演在電影中的處理手法更塑造了負面的女性形象。因為導演把大部分有關少女的社會議題,例如,瘦身,援交等 , 都歸咎於傳媒「物化」了女性,令女性不自覺地追求美態來換取男性目光和喜愛,失去自我,欠缺自主生活。這種簡化問題的表達角度值得商榷,因為電影指出女性易受傳媒資訊渲染的影響同時,其實已經把女性描述為空洞,缺乏自主思想的人物,盲目追求美態和金錢,屬另一種對女性的性別定型和。因此,電影不但沒有提供女性追求美態的其他可能原因,例如自主地提高自我形象和自我解放,而且更帶偏見地塑造女性容易受大眾媒體的影響。

筆者認為這電影最大的不足之處是導演在第三部分之處理手法。透過幾位專家和學者的建議,電影試圖淡化其他根本性的解決方法, 只是繼續望觀眾以自身的覺醒和意志力反抗不易改變的媒體生態。這個簡單直接因果關係包涵了兩大疑點,第一, 商業社會和「性」的關係。在追求利潤為大前提的情況下,各大品牌,特別是奢侈品,相對願意和喜愛使用性誘惑來作廣告主要元素,加快推銷商品。它們的理據是以性誘惑為賣點的廣告通常能夠吸引觀眾眼球,特是男性觀眾的目光。可是,同時一些關注兒童及青少年權益的團體又辯稱男性從小受大眾媒體影響,無論在隨手可得的便利店雜誌架上,還是在電視廣告時段,都會接觸大量不良性誘惑資訊,容易把女性視為兩性關係中的洩慾工具。究竟男性易受涉及「性」的影像所影響,是「天生」本質還是相關團體所述是被媒體耳濡目染下的惡果? 筆者相信答案至今仍是無從稽考,問題乃屬一個「雞與雞蛋」的悖論。因此,導演在處理男性沉迷網上色情資訊的個案的手法令人不安,由於導演只簡單指向其成因是現行大眾傳媒的歪風,故亂散播意識不良的資訊,忽略了其他原因,包括性教育課程的缺失。在這方面,對大眾傳媒的任意指責,筆者認為欠缺公允。

第二個值得商榷的內容重點是影片中有學者提出,在新媒體,「人人都是記者」的時代,每人都應該恪守傳媒道德。可是,什麼是傳媒道德,如何恪守傳媒道德,都是涉及一個人背後的價值判斷,特別是處理兩性和情慾相關的內容,究竟我們社會對於一個自小缺乏正確和足夠性知識的年青人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從而符合傳媒道德之標準,有多大期望?

目光短淺的香港性教育課程指導已為人詬病了二十多年。多則因性知識貧乏而造成個人悲劇,甚至橫跨幾代的家庭悲劇的新聞,包括少女意外懷孕,怕家人責備,在家自行分娩,造成嬰兒生命危險,或是照顧嬰兒的責任落在少女的家人身上,易發生因財政和道德上的家庭衝突等。過往,以傳媒工作者較煽情的報導手法,成功吸引社會各界人士的短暫關注,稍微批評香港社會欠缺完善的性教育課程,其後往往都消聲匿跡,提倡性教育課程指引改革更是只聞樓梯響,沒有任何進展。現存性教育只是初中生修讀的「生活教育」科,老師沒有直接授教以性器官以外的性知識,反而大大偏向道德教化,情緒情感,自我意象,人際互動和家庭關係。

香港社會缺乏全面和正確的性教育,與一般成年人的需要完全脫節,性成為其中一種社會禁忌。這樣只會讓年輕人對性更好奇,他們唯有在方便快捷的互聯網世界吸收良莠不齊的性資訊,性知識嚴重出錯,造成不正確性觀念和性態度,導致社會上大大小小悲劇從來沒有減少的跡象。   更重要的是,恰當的性教育是年輕人接收性知識的主要途經, 建立個人價值,培養他們對兩性關係和情慾的自我意識,從而尊重異性,對自我性需要的接納,對傳媒不妥當而且涉及性或兩性的描述進行批判。而且,良好的性教育應該是可以消除因無知而產生恐懼的情況,以正確的性知識從而建立良好的性態度和性觀念是有效之法。

在奉行資本主義的社會下,商業世界與傳媒的關係唇齒相依,互惠互利,傳媒多年來對女性刻板的形象,似乎無法輕易改變。假若我們沒有足夠的獨立思考能力,沒有慣於批判的態度,我們會成為制度下的受害者。尢其身處在影片中學者所述「人人都應遵守傳媒道德」的年代,更開放和完善性教育更顯得有迫切性和重要價值。雖然憑藉意志和勇氣,女性仍可以擺脫傳媒給予的核板形象,繼而追求人生目標,活出真我,但是倘若有清晰和豐富的性知識和相關認知,來建立個人價值觀,從而再作出合乎自己需要的價值判斷,女性豈不是在自我充權的旅程中更有方向嗎? 豈不是更容易達到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所提出「人生需求階梯」之中最高級別—「自我實現」?

《她非它》理應可以為觀眾提供更深入分析的見解和嶄新論述,以助香港女性在充權過程中得到支持,可惜電影未能發揮這作用確是遺憾,望下次能為香港女性帶來全新角度,更廣闊視野。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