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者的困境
照顧者是無酬的勞工,經常被其他家庭成員及社會輕視她們每日辛勞的付出。
受「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性別分工影響,女性被社會期望承擔起照顧工作。不論她們是否已有全職工作,下班後仍然須要照顧家人,甚至會以她能否將家人照顧妥當,來衡量她的成就與價值。而其他家庭成員往往會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甚少會主動分擔照顧者的責任。
照顧者無時無刻要留意受照顧者的情況,責任重大,精神長期處於極為繃緊的狀態。一旦受照顧者發生任何意外或病情加劇,他人往往會責怪、甚至發洩在照顧者上,令照顧者身心疲憊。
照顧者的照顧工作時間長,難以抽身外出工作賺取經濟收入,加上政府的補助不足,託兒及安老等服務名額過少,職場甚少實行家庭友善僱傭措施,例如提供靈活的工作時間。大多數照顧者只能全職照顧家庭或以兼職形式工作,收入有限,經濟上被迫依賴其他家庭成員或依靠綜緩。
按2009年的統計,超過56%的女性,因料理家務、在家照顧兒童、長者或傷病成員,而放棄全職工作,而就相同原因未能全職工作的男性僅有不足3%。
但「家庭主夫」這稱呼在近年較常會聽見,不少傳媒亦會報導他們的故事,與十年前比較,男性的全職家務料理者由每1千名男性有12.3名,上升至20.7名,比例上的確有顯著的增長,他們的需要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