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動態

財政預算案對不同性別會有不同影響?

一個沒有性別角度的財政預算案,由於未有從性別數據審視社會上的性別分工、資源分配、未有將無償勞動納入統計數據中,令女性難以突破結構上的歧視,繼續處於不利的環境,加劇性別不平等。

例子一:退休保障

強積金戶口只是受僱人士才有,自僱人士及沒有受薪的勞動人士,如照顧者,則不被保障。

受「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性別分工影響,以2018的數據為例,女性佔全職料理家務者近97%,數字近十年亦相約。而在沒有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口中,有38.7%的女性是因照顧家庭,遠高於男性的2.3%。同樣是為了照顧家庭,令女性即使工作,亦是以兼職為主。

而由於政府以強積金代替全民退休保障,令以女性為主的家庭照顧者被摒除在退休保障外,這是沒有性別角度的資源分配,令女性的處境更不利。

例子二:託兒服務

在2020-2021年的財政預算案中,為改善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的服務質素,政府撥款二千四百萬,讓營辦機構增加人手,以加強培訓社區保姆,但保姆人手不穩定、培訓質素參差,成效存疑。

加上,政府一直未有正規化幼兒服務,如提供正規的專業培訓、設立保姆名冊以肯定照顧者的資歷等,未能鼓勵更多人士投入該行業,及未能提供受規管的幼兒服務,讓更多全職家庭照顧者能有多個選擇,更放心地使用托兒服務,重回職場。

現時香港的保姆及全職家庭照顧者都是女性佔多數,如政策能設身處地以她們的經驗為藍本,便不會誤以為單靠撥款便應改善她們的處境。

參考資料:

Catharina Schmitz, Gender responsive budgeting in the Nordix countries The Scandinavian experience: Barriers, results and opportunities, Nordic Council of Ministers. Copenhagen 2005.

Gender Budgeting – Integration of a gender perspective in the budgetary process part report, Nordic Council of Ministers. Copenhagen 2006.

性別預算第一期研究結案報告書。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2006年7-12月。

性別主流化在香港的實踐研究及檢討報告 。平等機會婦女聯席。陳效能、簡敏棋 。2017 年一月。

香港女性統計數據2019。婦女事務委員會。2019 年。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