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勞動節.女性面對的困境

今年的勞動節仍然在疫情中渡過,不少女性勞工在學校停課﹑安老服務暫停及傳統家庭崗位影響下,因各種原因辭去工作,成為全職的家庭照顧者,即使仍然保持雙職照顧者的身份,在下班後仍要應付倍增的繁瑣家居防疫清潔工作及在物資短缺的情況下四出搜購或輪候。
照顧工作雖然是無酬勞動,但照顧者所付出的心力絕對不少於任何一個工種。特別在疫情下,照顧工作更不容易。單是有小朋友的家庭,停課期間照顧者須每日二十四小時無間斷地照顧子女的起居飲食,督促他們上網課,身兼老師職責指導他們學習,同時又要提供足夠的娛樂令他們放電,使照顧者的工作量與精神壓力倍增。
至於護老者面對的情況,則是在疫情下前往醫院覆診或取藥的困難、醫院各覆診部門查詢電話長時間未能接通、是否能夠獲取足夠資訊,以決定是否為受料者接種疫苗,又或者擔心自己或家人其中一人染疫而被迫與受照料者分隔,精神壓力亦相當巨大。
疫情令經濟不振,不少僱主會先安排兼職或以零散合約受聘的員工停工,以避免支付遣散費或代通知金,這些兼職或散工,多為女性員工。失去工作的她們大多只能在清潔或防疫等行業獲僱用為臨時工,勞工保障不足。現時香港的勞工法例保障並不涵蓋零散工作,工作時數未符合現時4.18 連續性僱傭關係條例(即連續四星期或以上,每星期工作時數不少於18小時受同一僱主僱用),使她們不能享有休息日、疾病津貼等僱員權益。另外,女性員工因為零散化的關係,即使政府可能推出支援措施,但因為零散工的僱傭關係不穩定及不明確,往往未能受惠。一旦不幸染疫,便馬上手停口停,不但未獲病假補償,甚至失去僱傭合約;在康復後,亦可能因後遺症而復工無期。即使未有染疫,隔離期間亦不會獲發任何薪金。
女性員工即使擁有同等的學歷及工作經驗,她們的職位與工資往往較男性僱員低,收入的差異同時出現在各個教育程度的組別上。按政府統計處的數據顯示,在2018年同樣具備專上教育程度的女性僱員每小時工資為105.9港元,而男性則為114.4港元,每小時男性工資平均高近8%。
抗疫期間,外傭的工作量大增。除了家居額外的打掃消毒工作,亦要四處外出購買物資食物,增加感染的機會。如果不幸染疫,部分傭主仍強迫她們繼續工作,甚至有僱主趕走染疫的外傭,使她們無家可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