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廁所日
今日(11月19日)是世界廁所日,成立目的是為了提高人們對廁所的公共衛生﹑如廁時的個人尊嚴及個人安全的關注,減少露天排便(Open defecation)的情況。
現時,世界上仍有近5億人,在廁所外的地方如廁。露天排便除了污染水源,引發腹瀉﹑蠕蟲病及霍亂等疾病,危害個人健康外,缺乏安全、隱私的廁所會令女性更容易遭到性侵犯。
在印度德里的貧民窟裡,不少男性或吸毒者在晚上於公共廁所附近徘徊,而當女性露天如廁時,則被男性直視﹑性騷擾﹑砸磚頭或刺傷。當地女性經常因露天排便,被性騷擾,甚至強暴,部份受害者未滿十歲。
(Fear and anger: Perceptions of risks related to sexual violence against women linked to water and sanitation in Delhi, India – Briefing Note. Lennon, S. (2011))
在肯亞,採用露天排便的婦女比其他婦女(包括使用公共廁所及私人廁所)多近四成機會,遇到非伴侶的性侵犯。
(Access to sanitation and violence against women: evidence from Demographic Health Survey (DHS) data in Kenya. Samantha C. Winter &Francis Barchi(2016))
一個衛生﹑隱私、安全的廁所並非然,生活在香港,我們幸運地可使用相對完備的廁所,但在女性廁所數量﹑月經友善設計、無性別廁所等方面,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大家不妨藉著世界廁所日,多點注意身邊有關廁所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