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女性遭受暴⼒經驗之研究
- 受害者難以對性暴力作出即時反應。
有75%的受訪者未能當場對性暴力行為作出反應。比較有作反應及沒有作反應的受訪者,發現她們的社會人口數據沒有統計上的差異,反映基本上女性很難在性暴力發生時即時採取任何行動,加上不少施暴者是熟人,令受害者更難作出反抗。
當中沒有作出反應的受訪者中,29.1%的受訪者表示不知如何應對,21.1%的受訪者假裝若無其事,18.2%的受訪者則被迫接受。
而有作反應的受訪者中,10.5%的受訪者對施暴者怒目而視,8.3%的受訪者選擇逃離,3.5%的受訪者向其他人尋求幫助,2.7%則會大聲呼叫。
- 受害者事後未必會尋救幫助。
有近四成(39.7%)的受訪者表示未有在性暴力發生後,對外尋求協助。與即時作出反應的數據相同,事後尋求或不尋求幫助的受訪者中,她們的社會人口特徵在統計上沒有明顯的差異,反映普遍經歷性暴力的女性,都認為難以向外救助。
不選擇求助的原因,最多為受害者沒有時間或精力處理問題(16.4%),期次是因受害者感到尷尬或羞恥(15.1%),再者是因不知如何救助(10.1%)。另外亦有不少受訪者表示擔心不被相信,或反被指責(9.3%)及擔心被指小事化大(8.7%),反映社會指責性暴力受害者的問題仍嚴重。
- 性暴力對女性造成嚴重且持久的影響。
受訪者在遭受性暴力後,會長期保持警惕(30.8%),迴避施暴者(27.2%),改變上班的路線(4.2%)或避免外出(3.2%),顯示她們感到不安,並選擇限制個人行動自由,以避免性暴力再次發生。
亦有近二成(20.2%)的受訪者事後改變自己的衣著,反映她們會自我怪責,把自己遭受性暴力一事,歸因於衣著問題,這恰恰亦是大眾對性暴力受害者常見的指責,把責任推到受害者上。
研究連結:
中文版:https://womencentre.org.hk/Zh/Newsroom/publication/Upload/article/47/Download/62ad6dc070a4a.pdf
英文版:https://womencentre.org.hk/En/Newsroom/publication/Upload/article/47/Download/62ad6dc538055.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