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動態

性別刻板印象

關注媒體中的性別定型

2022 年 02 月 19 日

以婦進為例,早在1987年,已出版Women and Media Report,正是引入上述分析,關注媒體中性別定型。 在1991年至1994年,則每年舉辦「十大歧視女性廣告選舉」成為婦女團體爭取兩性平等、打破性別迷思的公眾教育運動。 在1994年,由「一群反對選美的年青人」出版了名為「不要選美」的刊物,亦展開了對選美制度物化女性、媒體崇尚單一美態的批判。 到了九十年代後期,受到學術思潮的影響,婦女運動對流行文化的解讀慢慢趨向微觀,透過訪問及分析觀眾的觀影經驗,將研究的焦點集中在個人(觀眾)對媒體的解讀及詮釋、與及如何透過自己對媒體的詮釋,在日常生活中突破某些性別刻板印象。 [...]

流行文化與女性研究

2022 年 02 月 15 日

流行文化與女性研究,起源於70年代的英美電影理論,並受到當時的女性主義理論所啟發。從歷史及社會學角度,檢視主流電影如何描述女性形象,指出電影中的女性形象是社會性別刻板印象的產物,與現實女性的生活經驗相距甚遠。 在早期關於流行文化與女性的理論中, 探討的主題集中在媒體如何呈現女性的性別刻板印象並物化女性。 這些理論指出,媒體在呈現女性時,多集中描繪女性的性別特徵,如「玲瓏浮凸」、「白皙透亮」、 「巨躉」、「虎背熊腰」、「筷子腿」;或者強調女性的家庭崗位及與家中男性成員的依附關係,例如︰賢妻、蕩婦、慈母、無知少女等等。 批判主流傳媒如何塑造單一「美」的標準、以外貌定義女性的價值, 並邊緣化或醜化其他「非標準」的女性形象。 [...]

[職業性別隔離是什麼?]

2020 年 11 月 22 日

點解幼稚園老師大多都喺女性,而維修師傅就多喺男性?性別喺職業選擇、發展上,影響緊啲咩,而出現職業性別隔離呢? — 職業性別隔離(Occupational segregation)是基於兩大主要原因,分別是(1)性別的刻板印象及(2)先天體能上的差異,導致部份行業出現由某種性別主導的現象。 [...]

新婦女協進會 對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節目《星期日檔案——偷聽男人心》 的回應

2011 年 04 月 13 日

2011 年4月3日播出之《星期日檔案——偷聽男人心》 內容偏頗,缺乏數據和具性別角度之學者及專家的意見,有誤導觀眾之嫌 星期日檔案(包括其前身)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新聞及公共事務部有二十四年歷史的時事節目,口碑及收視率一向甚佳,因主題通常緊貼時代脈搏和具分析性,是老少咸宜和經常是老師們向同學推薦的好節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