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情——六個異色小故事》-珊桐

5月17日是國際不再恐同日。
我們把六名不同性傾向人士的訪談內容,整理成她或他的真實故事,希望向大家呈現:在一男一女、一夫一妻、一生一世的愛情「典範」以外,人其實還可以選擇「非主流」的戀愛關係。而第一位故事主人翁則是珊桐……
珊桐的童年回憶中,有這麼一個片段:幼稚園的課堂,每天有好幾次指定的「如廁時間」,所有小朋友須分開男女排成兩行,輸流上廁所。珊桐總是不自覺地站在女孩子那邊,然後被老師抱回男孩子的行列。幼小的珊桐縱對性別是甚麼懵懂未明,卻已打心底覺得「自己應是女孩子那邊的」。然而經過多次的老師指責、同學取笑後,珊桐意識到那是「不應該」、「不正確」的,加上生性害羞,於是心中雖然不明白,卻也不敢跟人提起。
成長於一個保守的家庭,珊桐漸明白到我們的社會講起性別可謂壁壘分明,作為一個「正常人」,不得越雷池半步。她獨自在家時,會翻出媽媽的衣物試穿、腦中幻想一下過女孩的生活,然而行為上從小到大都只敢努力做一個「正常的男孩」。每天均要強行扮演男人,珊桐覺得很累。不過那時侯的她,覺得自己有一顆女兒心,但不幸長了男兒身,雖然痛苦,除了認命,沒有其他出路。
快三十歲時,珊桐突然面臨重大的生活打擊;那時她已結婚。珊桐並沒有向太太透露她內在的「女兒心」,但乃是真心愛對方。她們最初也相處得很好,最後卻因為對方的感情生變而婚姻破裂。而正當珊桐受著變婚的煎熬,生命又再一步走向黑暗,唯一的兄長竟突然去世!面對一連串的痛苦,珊桐感到自己的世界在瓦解。
有好一段時間,珊桐失去生活的意志,把自己封閉起來,只沉在傷痛中不願往前看。生命,似乎只有不能承受的沉及痛。但同時,珊桐開始疑惑,為何自己活得那麼辛苦?想想哥哥有那麼多想做的事、未完的願,面對死亡一切只成了空談。難道自己也要在死亡來臨時才後悔?難道真的不可以活出真我?
珊桐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很明顯,她不快樂的最大泉源乃是性別角色,每天的偽裝在消耗她的生命力。因悲痛而來的新啟悟,給了珊桐改變的力量:也許是時候不再收藏自己了。
勇氣來了,便化為行動。珊桐的改變,先從打扮著手。由從前極度男性化的裝束,她的衣著漸變得中性。珊桐知道自己終極是想以女性的身份來生活,但如猛地來個翻天覆地,突然以女兒身示人,身邊的人一定接受不了。珊桐一點點地變,逐漸為自己加點女性味道。一方面她是想令世界適應自己,同時也是在試水溫,藉以觀察他人的反應,並探探他們接受的底線。
在珊桐父母的世界中跟本不存在「變性」這概念。他們對她漸長的頭髮、經修飾過的眉毛、有時敷了粉的臉,會有幾句嘮叨:「怎麼這樣啊?」但對她的心事卻完全無所覺。珊桐一直想跟家人講清楚,然而不知如何開口,也苦無機會。
終於,在一次的家庭聚會,大家都喝了點小酒。借著酒意來壯膽,也趁當時氣氛也不錯,珊桐向家人「出櫃」,說自己想當女人、並以女性的身份生活。那一次的表白,她以「壞透了」來形容。珊桐的父親聞訊後變得異常激動,跟珊桐吵架至快要失控的地步。父親甚至想動手教訓她,幸好有其他親戚拉住才不至演成大打出手。
直到現在,珊桐也不確定向家人講出真心意是否明智的決定。家人都很守舊,至今未能接受兒子竟想當女兒。兄長離世後,珊桐成了家中「獨子」,父母對她的期望更多了,只令事情更艱難。自從那次幾乎打架以來,家人對「變性」的話題十分忌諱,但表面上對珊桐的態度跟從前沒甚麼分別。
父母年紀大了,作子女的只想他們生活過得愉快。珊桐對保守的父母,也不抱被接受的希望,只想連哄帶騙過掉餘下的日子。珊桐在日常生活,已經全面以女性打扮示人,可是每次回家,始終有所顧忌,只好盡量穿著中性。不能以最真的面孔來面對最親近的人,珊桐感到難過。可是這是為了令他們開心,或是少些不開心,即使無奈,也只好如此。
微妙的是,如炸彈一樣的「大表白」實實在在發生過,無論父母如何地不接受,珊桐也已把真正的心意傳遞了。有些東西雖然大家不講不提,仍是為珊桐拓展了新的空間。父母對珊桐的中性打扮少了囉唆。這也算是黑暗中的一絲光吧。
相對父母的懵然,珊桐的同事可精刮得多。同事們把珊桐打扮上漸變的細微差異都看在眼中,暗地裡已有很多猜測。那時候珊桐仍未準備在工作環境「出櫃」,卻因工作上要作安排,跟一位同事透露了一點點。才隔幾天,有人問珊桐:某某說你想變性,真有其事?珊桐這才發現那同事把她的事當花邊新聞般到處講,工作間的人均已有所聞!
珊桐不知如何反應,自己的隱私竟如此不被尊重!又氣又驚之餘,當時只能含糊其辭帶過同事的質問。回家想想,既然消息已如潑出去的水般收不回來,她也只好「順勢」而為。珊桐於是在工作間,也開始以全面的女性打扮出現,讓大家知道「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最初珊桐很害怕大家會有何反應,尤其害怕女同事的目光,擔心會被當成怪物。十分幸運地,身邊熟悉的同事對她均很支持的,尤其是女同事,更會主動去了解珊桐的情況,鼓勵及安慰她,令她更有信心走這條路。至於熟悉的圈子以外的人,風言風語少不免,珊桐採取「耳不聞為淨」的策略,自己聽不見的,就當沒有好了。
除了性別身份,珊桐的性格居然也不同了。自從改變了身份後,一向內向的珊桐發現自己開放大膽了,更願意嘗試新事物、也更開朗。那都是因為她做回了自己。從前的她內心對當女性充滿渴望,但卻連對自己也不能認同,只覺自己「好變態」、不見得光,內心自有一股怯意,總覺得羞愧於人前。當做了真正的自己,堂堂正正起來,心中的陰霾漸散,人放鬆了,也積極了。
珊桐的生活,亦有了親密伴侶。現在她交往中的,是一位女同志。有人覺得珊桐既然想成為女性,那不是應渴望跟男性交往才對麼?亦有人問,那現在,你算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對珊桐而言,性別從來不是戀愛關係中重要的元素,亦無須一定要把「甚麼戀」的定型框在自己身上。珊桐的女友說,吸引自己的是女性,珊桐雖然仍然擁有男性的器官,但珊桐以女性的身份在她面前出現、結她帶來女性的感覺、以女人的形態跟她交往,這才是最重要的。
現在的珊桐正在積極地為身心作準備,接受了心理評估、努力鍛鍊身體。一年內,她將進行手術,於身體上於法律上全面地成為女性,全身心投入女性的生活。命運也許給她開了個玩笑,把她的女性靈魂放入男性軀體,但珊桐自己找回主權,重新掌握自己的生命。
思考問題:
●珊桐是何來的勇氣,改變自己的生活,並向家人出櫃?
●有時候當人生受到了打擊,反而成為了轉捩點。我們如何可以積極地去面對人生?
●你覺得社會上對變性的最大的誤解是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