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玫瑰少年葉永鋕 逝世23周年

23年前的今天,台灣玫瑰少年葉永鋕離開人世,生前葉永鋕因陰柔的性別氣質,持續被同學欺凌。自國小開始便被男同學強行脫褲子「驗明正身」,被迫幫同學抄功課,人身安全亦遭受威脅,同學會在葉永鋕上廁所或回家途中打他,即使向學校反映,情況亦未有改善,以致葉永鋕長期精神繃緊,要繞路回家,亦不敢在小息時間上廁所。
在2000年4月21日,葉永鋕在音樂課下課前5分鐘時,向老師表示想去廁所,但直到下課仍未返回教室,不久後,同學在男廁發現葉永鋕倒臥在血泊中。事後校方卻在警察到場前,已清理現場環境,令執法部門沒有充足的證據,得知葉永鋕真正的死亡原因。
校園欺凌問題直接影響學童的身心健康,學校管理層缺乏多元性別教育及性別意識,容易令教職員及學生輕視性欺凌(sexual bullying)行為的嚴重性。性欺凌包括強行說黃色笑話﹑辱罵不雅的綽號﹑對青春期身體變化的批評及注視﹑不適當和未經允許的碰觸﹑性影射﹑陳述色情資料與在公共牆壁上塗寫有關性的不雅內容,以及程度最嚴重的性攻擊及性侵害。
玫瑰少年的死亡促成台灣制定《性別平等教育法》,當中列明「任何人不因其生理性別、性傾向、性別特質或性別認同等不同,而受到差別之待遇。」﹑「學校應提供性別平等之學習環境,尊重及考量學生與教職員工之不同性別、性別特質、性別認同或性傾向,並建立安全之校園空間。」立法目的是尊重多元性別的差異,消除性別歧視;立法後教育政策的重點亦從兩性教育改為性別多元教育。
延伸閱讀:
張榮顯、楊幸真- 玩耍?霸凌?國小高年級男童性霸凌者經驗之探究http://www.admin.ltu.edu.tw/public/Download/6777/201805011001421.pdf
性別平等教育季刊- 失去了一個小孩後,立志要救全天下的小孩—永鋕媽媽 陳君汝女士 專訪
https://t.ly/YPo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