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獨立紀錄片研究會︰2016 秋季展映之「情慾中國」展映系列
2016 秋季展映之「情慾中國」
「情慾中國」展映系列
日期:2016年10月15日至11月19日(每逢週六下午)
地點:香港大學百週年校園CPD LG.18/CPD 1.24
語言:普通話/廣東話,影片附中英文字幕
|週六放映 |導演出席|映后交流 |免費入場|
主辦:中國獨立紀錄片研究會
策展:曾金燕與何式凝教授
協辦:法國CCFD-Terre Solidaire、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CNEX香港
►節目詳情及網上登記:http://goo.gl/UPekF8
►節目表
10月15日|1400-1900|《夜鶯不是唯一的歌喉》|CPD MB237
10月22日|1330-1630|《老安》|CPD 1.24
10月29日|1400-1800|《戀曲》|CPD LG.18
11月12日|1400-1800|《流氓燕》《2010年8月26日對葉海燕(流氓燕)的採訪》|CPD LG.18
11月19日|1400-1800|《女人五十分鐘 》《我們在這裡》|CPD LG.18
每場放映均有導演出席,並請來相關議題的研究者進行深度映後交流。
「慾望中國」展映系列
「情慾中國」單元-中國獨立紀錄片研究會2016年秋季展映
「女子中國」單元-中國獨立紀錄片研究會2017年展映(時間地點待定)
文|曾金燕、何式凝
「慾望中國」的名字,來自於羅麗莎(Lisa Rofel) 的專著Desiring China,「情慾中國」則受啟發於何式凝、曾加達合著的Sex and Desire in Hong Kong。慾望一詞,探討人們如何將內在的渴望轉化成改變人生、重構自我、及改造所處社會的能量。
「慾望中國」第一部分「情慾中國」單元選片與研究會過往的選片眼光不同之處在於,我們將更多的關注點放在了具有私人特征的影像。人們日常的、性別化的、性化的行為,如何深深烙上政治的和社會結構的印記。而人們又如何在生活實踐中反抗政治的擠壓和社會結構的不公。它打破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的兩分區隔,以個人的──尤其是女性的──生命經驗來對抗宏大的、主流的、政治的(一黨統治的或者資本主義的)敘事,完成真實的慾望主體和對自我的審視。此展映單元猶如一幅社會學畫卷,展示婚姻內外不同的愛情和性的實踐方式,以及現實社會結構下女子所處的困境。
「慾望中國」第二部分「女子中國」單元,則試圖展示1949年以來中國女性政治思考與行動的慾望──獲得個體主體性,對抗社會不公,影響國家和社會時政。此單元選取了反右運動以來不同女抗爭者的形象:與毛時代徹底決裂的林昭、追索歷史公正的右派分子和鳳鳴、堅守土地的訪民張秉愛、代言西藏的獨立作家唯色、熱愛美和生活并與艾滋病和地方維穩官員共生的劉喜梅、為兒楊佳尋求司法公正而被關瘋人院的王靜梅、為約會強姦而死的女兒尋求公正的黃淑華和她的女權主義盟友們……她們在反抗國家權力的迫害同時,也要面臨性別文化帶來的曲解、壓抑或自身局限。此單元深切寄望觀眾積極參與討論,完成影片創作的最後一個環節,發掘女性的政治思考行動給當下中港社會帶來的精神資源,賞析女性反抗者的銀幕再現。
「情慾中國」策展詞
在三十多部關於中國女性的獨立紀錄片電影(2000﹣2015)中,研究會的同事們一齊選中的片子,廣義議題上都離不開片中主人公如何建構自己的情感慾望主體。影片涵蓋了當下中國男、女、女同性戀、藝術家、性工作者、社會活躍分子在婚姻、愛情、性、自我方面的探索、掙扎與身份突破,質問當下中國施加在個體尤其女性身上文化的、家庭的、社會的和政治的限制。
《夜鶯不是唯一的歌喉》(唐丹鴻,2000)呈現成都行為藝術家尹曉峰、畫家崔螢和導演自己,對自我、生活、藝術和政治的拷問。崔螢的身體和藝術及真理有不可思議的互文互現能力;尹曉峰一遍遍地通過行為藝術追問六四帶給中國人的影響;唐丹鴻處理童年家暴創傷,走出那「令人討厭的人」的陰影,期間不可避免地追問父親「不忘就活不到現在」的政治運動記憶。身為知識分子的父母,卻未能藉此回到那層層壓抑的、被批鬥與憎恨的現場。未看此片的父母從報道中得知一些影片「詮釋」,撕裂更進一步,影片成了不能碰的家庭話題。導演因此中止影片參加公共播放。中國獨立紀錄片研究會經過大約一年的溝通,獲得導演唐丹鴻的放映許可,使得鮮有機會看到此片的公眾能再次在銀幕上看這些獨立勇敢地將自己的裸體和心靈展現的女子和藝術家,完成「弒父」的永恆主題。
《老安》(楊荔鈉,2008)在舞者導演的鏡頭下,公園裡中老年男女踩著旋律跳起了輕快的、柔情的、放蕩的舞步。共鳴的舞步,承載了金錢對照料生活的彌補、情感的承諾、虛榮心的成全和自我的綻放。當年近九十歲的老安躺在病床上,對五十多歲的舞伴小魏說「我愛你」時,誰都不知厄運即將突然發生。各自有家庭兒女,年齡相差不小,他們如何奏響這晚年戀歌?《老安》是一部罕有的表現老年人情慾的影片。公園裡的舞者,不輸給歲月,在家庭、責任和自我之間,活出精彩的瞬間。導演雖然給予了男性舞者更多鏡頭,但女子勇敢、自我的形象一點也不遜色。
《戀曲》(張贊波,2010)是農村到某小城市從事娛樂業的惠子小姐猶豫徘徊無助的影像獨白。漂亮能幹的惠子,隨著27歲──官方定義「剩女」的年齡節點──逼近,漸漸地方寸大亂,試圖逃脫傳統婚姻觀念和現代市場文化對她的欺凌。她所喜歡的男人,已經有妻子,原本是她的顧客,既不帥又不富,只是話語甜蜜會哄她開心,卻在離婚手續上屢屢欺騙她。拒絕「情人」、「第三者」身份的她,悲傷欲絕幾乎自殺。她無法像小夥伴一樣選擇給人包養做二奶,得了房子只能默默孤獨地等待「男人偶爾回家」。回老家去等著相親?還是和網上初相識的人假結婚先辦證?2009年大雪那天,在朋友的婚禮上,女孩子們羨慕地看著新娘,惠子在酒桌上苦澀地微笑。
畫家、同性戀運動活躍分子石頭的《女人五十分鐘》(2010),是一幅流動的人類學油畫,將中國各地不常見的女子形象詩意地呈現。趙靜與石頭共同執導的《我們在這裡》(2015),則回顧了80年代末以來的中國女同性戀運動。活躍分子們回憶起當年情慾放蕩的社運聚會,不禁莞爾。此片提供了稀有的檔案影像素材,包括希拉里.克林頓在1995年北京世界婦女大會上的講話。
《流氓燕》(2016)在海南兒童性侵事件背景下,以性工作權益及女權倡導者葉海燕、被抓捕羈押的維權律師王宇、和導演作為人權電影拍攝者自身的經歷為主要線索,刻畫當下中國女權倡導者的一組群像。葉海燕生動的人物性格和曲折的社運、生活經驗,使得影片色調飽滿,不落入政治化的乾澀俗套。艾未未對葉海燕的採訪短片《2010年8月26日對葉海燕(流氓燕)的採訪》(2013)將與《流氓燕》一起播放,豐富呈現了葉海燕以性化的身體、語言和社會行動來實現個人慾望與社會改變的衝動。
《致劉霞》則是由愛爾蘭女導演Trish McAdam製作3D動畫、曾金燕書寫腳本和拍攝素材、劉霞拍照、廖亦武配樂的短片,獻給失去自由的畫家、攝影藝術家、詩人、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劉曉波的太太劉霞。在開幕和閉幕展映上,此短片將觀眾等候時播放。
略為遺憾的是,此單元入選的其他幾部片,因隱私考慮,不能公映。只有待未來舉辦閉門討論會時再做評析。此次活動由中國獨立紀錄片研究會主辦,法國CCFD-Terre Solidaire、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和CNEX香港協辦。
「情慾中國」秋季展映,期待您的參與。
facebook event link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54748054549399/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