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照顧者】
疫症下,大家的生活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變,而照顧者又面對怎樣的困境呢?
– – –
照顧者不分性別,但根據2015年政府統計處資料題示,香港全職料理家務者當中,女性佔超過97%,共有64萬人,擔當著照顧幼童、長者、長期病患者、殘疾人士及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等。而當中數字未包括在職的照顧者。
照顧者工作雖然繁重,但由於在家工作,面對家人,並沒有任何薪金,工作量及工作壓力經常被低估、忽視。
疫症下面對的困境:
疫症期間多了家庭成員留在家中,但照顧責任往往落在婦女身上,其他成員甚少分擔照顧工作。同時,社區設施、學校、醫院被迫暫停或作有限度的服務,更加重基層照顧者的生活壓力。
對資源及居所面積有限的基層家庭來說,在公園、圖書館、體育館等公共設施都關閉的情況下,停課的兒童只能長期在家,尤其對有過度活躍症等特殊需要的小朋友,沒辦法外出「放電」,照顧者除應付日常工作外,還須要投放更多精力,以滿足子女的學習、社交及精神需要。
照顧者每日都需要到街市或超級市場等高危地方,採購食物及日用品。防疫物資有限的基層家庭,往往要重用外科口罩,平均每個會用2-3日,或在口罩內加紙巾,延長每個口罩的壽命,難以做到醫生每4小時更換一個口罩的建議。
除了照料家人一日三餐外,照顧者還要用更多時間消毒日用品及打掃家居。特別家中有長者或長期病患者,其照顧者的壓力更不容忽視,每日都過著精神緊繃的日子。
照顧者多從事兼職工作,幫補家計。但經濟不景,直接打擊本港的飲食業、服務業,不少照顧者被解僱或放無薪假,變相零收入,而政府的補貼只有利於大財團,而基層家庭得不到及時或足夠的援助,經濟壓力非常大。
關心照顧者:
1. 照顧家庭並非只是照顧者的責任,請分擔家中照顧者的工作。
不要養成依賴習慣,每位家庭成員做多少少,已經可以減輕照顧者的工作量及壓力。
2. 互相尊重,大家都有壓力。
疫症期間大多留在家,家人見足24小時,但住所空間有限,好容易會有爭拗。照顧者工作整天,大家不妨提供多少私人時間給照顧者喘息。
3. 主動關心身邊的照顧者。
一個電話、一個短訊都可以令照顧者感到窩心,讓照顧者知道自己沒有被遺忘,或讓對方有個機會可訴苦,抒發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