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的語言性騷擾】
都喺講吓笑啫?咁認真做乜?
網絡世界留言零成本,就可以亂咁侮辱人?
—–
性騷擾即是涉及性的言語或行為,同時令事主感到冒犯。任何性別都有可能成為性騷擾的加害者或受害者,並不限於異性中,同性之間亦有機會發生。
網絡世界由於可以匿名發表言論,令人以為言論難追究責任。加上,很多人忽視語言對別人帶來的傷害,往往覺得只是說說而己,或以言論自由為名,合理化性騷擾的行為,令網絡上出現愈多愈多的帶有性意味的侮辱言論。包括︰針對事主的身體自主(身形、衣著)、貶低其生理性別(男人就係會搞到個廚房爆炸)、性別認同(不男不女咁)、性傾向(菊花先生)及性別氣質(姐手姐腳咁)等等。
匿名留言:
一位主張身體自主、性解放的KOL,因經常在社交媒體上展示較為性感一面,被網民諷刺為「電子雞」。亦由於她的政治主張而長期受到不少網民在其社交媒體賬戶作出露骨的性騷擾留言,部份更有威脅、恐嚇的成份。早前,事主應一位男網民的邀請,到酒店見面,該名男網民已多次在社交軟件上向她邀約,但邀約失敗後,則在社交媒體上辱罵事主。雖然,直播披露男網民個人資料的行為頗具爭議,但同時大量網民對她進行網絡性騷擾更不容忽視。
另外,日前有中學生的性愛影片被公開廣傳,女事主因此受極大的情緒困擾。我們在此重申,最重要的是——未經事主同意下流傳的私密影片,屬於侵犯個人私隱的行為,我們應舉報,絕對不應觀看,更不可廣傳,否則我們亦是網上影像性暴力的加害者之一。
可惜在上述兩個事例中,討論區及社交媒體上的留言,大多是指責她們「淫蕩」、「不知羞恥」(蕩婦羞辱(Slut shaming)),以她們「隨便與人發生關係」而貶低她們,並以此理由合理化自己的性騷擾言論,同時指責她們「好蠢」、「不懂得保護自己」(指責受害者(Victim blaming))。
不匿名下的情況:
女性亦有可能成為性騷擾的加害者。根據韓聯社報導,南韓JTBC電視臺氣象女主持金敏娥日前在網上直播中,與未成年的初中學生閒談。期間多次問一些較敏感的問題,如「你現在正是精力旺盛的年紀,一個人在家都在做什麼」,男學生被追問下,顯得相當不自在。女事主在引發輿論爭議後,才意識到所謂的開玩笑,已足以構成性騷擾。
香港亦有同性之間的例子。香港東區區議員郭偉强在facebook直播影片中多次以「菊花先生」借代立法會議員陳志全,並以「菊花團」去形容陳的支持者,以此嘲諷陳志全的性取向。事後,郭偉强更稱自己沒有作任何冒犯性說話,反指認為有問題的人是「玻璃心」。
避免成為加害者:
發出留言前花2-3分鐘想一想,假如你跟對方面對面傾談,而對方是你的朋友、同事、同學,你還會直接這樣說嗎?會不會有其他方法去表達你的意思呢? 你對事主作出的「建議」,你願意親身去協助她/他實踐這個建議嗎?設身處地去理解別人的感受。網絡上的留言基本上是零代價,嘗試明白事主的處境或行為理念,亦不會說太涼薄的話。
不要模仿或以物件比喻別人,這玩笑不好笑。網絡用語例如雞、公廁、狗公等,都是常見用作羞辱一個人對性的態度。在不少二次創作的歌或迷因(meme)亦有出現,但轉載前不要忘記這些用語是極為侮辱,並沒有尊重不同性別的人,也有選擇自已生活方式的能力及權利。使用這些詞語,只是突顯發言者的傲慢與無知。
不要習慣,保持警惕。不要因為網絡上的性騷擾已十分常見,而合理化這些言論。我們應在能力範圍內就這些言論作簡短的回覆,提醒發言者,其言論的問題所在。至於是否展開漫長的討論/論戰,則看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