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制止暴力侵害婦女行為國際日」之「親密伴侶暴力」(續)
目前社會對於親密伴侶暴力的成因有兩大派取態,一派為家庭角度、另一派為性別角度,兩者差別很大。
家庭角度
主要認為家庭暴力是家庭功能失調、家庭凝聚力不足的結果,起因為家庭成員之間溝通不足、個人面對壓力、情緒管理能力薄弱。認為處理家暴應從維繫家庭功能及改善婚姻關係著手。
性別角度
女性主義者指出,婦女受到親密伴侶暴力,是由於父權思想認為兩性關係中男性佔主導位置,女性理所當然地需要表現順服,一旦女性不服從,男性便以武力重拾主導位置。使用暴力就是一種權力操控、自我中心的表現。
香港社會福利署2012年數字顯示,八成家暴個案的受害人為女性;這情況與女性和男性在社會及家庭上處於不平等的位置有密切關係,如一些在經濟上非獨立的女性或缺乏支援網絡的移民婦女,受到暴力侵害的機會較大。
以「權力與控制」(power and control)這概念,除了可用作分析親密伴侶間的暴力,也可用在對子女和對長者的暴力上。由於社經地位上的不平等、較弱的一方處於從屬關係,便有可能出現不同模式的虐待行為。因此女性主義角度會強調父權社會下不平等的性別權力關係,指出暴力行為的根源並不是個人心理質素或溝通問題,而是社會文化、性別觀念和社會政策的交互關係。
參考來源︰
梁麗清,《親密伴侶暴力的性別思考》第一章︰親密伴侶間的暴力︰概念、理論和論爭, 2016, 香港城市大學
如果你發現身邊的親人、朋友、鄰居、同事可能遭到親密伴侶的暴力對待,你可以︰
- 主動關心
當事人可能不想馬上談及問題,請尊重她,她可能只是需要多點時間去考慮是否向第三者透露問題,但你持續的關心,會讓她感到被陪伴及得到支持。 - 鼓勵表達及聆聽
當事人可能需要透過向第三者傾訴去梳理自己的擔憂︰例如害怕失去經濟依靠、失去子女撫養權、害怕被報復、害怕被貼上「婚姻失敗」的標籤等等。這時只須要用心聆聽,感謝她的信任,並告訴她「這不是你的錯」便可以了,切勿催促她作出搬家或報警的決定。 - 提供資訊
為當事人查詢有關資訊,由當事人自行決定是否求助。如她決定求助,可以陪伴她一同前往或致電查詢。 - 保持聯繫
有可能最後當事人仍然決定不尋求專業協助,也請尊重她的決定。並與她保持聯絡,確保她的人身安全。
求助機構︰
-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 – 婦女求助熱線 2386 6255
- 社會福利署「 24小時熱線電話︰2343 2255
- 由社署資助的「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全港共65間)(連結)
- 由社署資助的「庇護中心」(需經社工評估),包括︰
– 明愛「向晴軒」向晴熱線︰18288
– 東華三院「芷若園」24小時熱線電話︰18281
– 保良局翠林中心- 家庭暴力受害人支援計劃 電話 :2894 8896
- 協助施虐者糾正行為模式的輔導服務(需經社工評估)
由社署資助的「和平關係支援計劃」
– 東華三院「開闊天空計劃」 電話︰24641518
– 香港家庭福利會「和平學坊」 電話︰27752332
– 保良局「加添動力計劃」 電話︰28990019
- 風雨蘭「性暴力危機支援中心」 電話︰25755322
- 少數族裔人士︰
由社署資助的「少數族裔外展隊」,包括︰
– 鄰舍輔導會「融方少數族裔外展服務隊」 (服務地區為中西區、南區、離島、東區、灣仔及觀塘) 電話︰21110494
–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動融-多元文化外展隊(服務地區為深水埗、九龍城、油尖旺、黃大仙及西貢) 電話︰27082018
– 香港聖公會多元文化外展服務隊(服務地區為屯門、元朗、沙田、荃灣、葵青、大 埔及北區) 電話︰3614 0575
資料來源︰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支援家庭暴力受害人(立法會CB(2)832/20-21(05)號文件)
最後,為了讓我們掌握香港女性遭遇暴力的最新數據,「平等機會婦女聯席」正進行一個「香港婦女遭受暴力經驗調查2021」,懇請你和你身邊的女性參與填寫問卷。只要你是15歲以上,於香港居住或工作,性別認同為女性,不論有否遭受過暴力對待,均可以回答此問卷。問卷委託了嶺南大學社會學及社會政策學系進行,為核實線上問卷乃由真實人士填寫,敬請填上你的聯絡電話,以便研究員抽樣核實。資料將會保密,並在研究完成後銷毀。
中文版線上問卷︰https://bit.ly/2ZspBum
英文版線上問卷︰https://bit.ly/2ZpJp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