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性教育
據家庭計劃指導會在2013年提及現時在香港進行性教育工作的困難,在於……
香港學校的性教育過於重視生理議題的討論,對性別平等的敏感度低,常以男性觀點來詮釋性教育內涵,過於強調性的責任與道德規範,而忽略檢視社會文化加諸於兩性身上不平等的情慾要求和處理方式,令男女的成長經驗和承受的壓力很不同,結果,雙方都不能發展出自然及符合人性的性觀念及態度。
由於教統局多年來未有正視性教育課程, 香港青少年的性知識正在日益倒退中。
根據家計會在2016年進行的「青少年與性研究」的結果, 在12題有關成孕、性病及愛滋病病毒/ 愛滋病的關鍵性知識題目中, 中三至中六學生平均只答對8題, 低於2011年的平均答對9題。 中一至中二學生更從2011年平均只答對6題, 跌至2016年只有5題答對。
報告建議學校應推行全面的性教育,除了提供與性有關的正確資訊外,還應注重培養正面的態度和價值觀,及教授生活技能(如:批判思考、抉擇能力、溝通技巧、衝突處理和自我管理等),使青少年有足夠能力為自己作出知情和負責任的選擇。
性教育應涵蓋多元化的課題,包括拍拖戀愛、親密關係、安全性行為、色情物品及網絡性愛、性別暴力、性別身份、性傾向等,並應配合青少年的年齡、需要和興趣,及以非標籤化的方式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