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預算(gender budgeting)是什麼?
「性別預算」是其中一種實行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簡稱GM)的方式。
GM是指政在落實政策前,需要評估政策在各領域和層次,可能對男女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即「性別統計數據」、「性別分析」及「性別影響評估」),然後調配資源(即「性別預算」——例如︰增撥人手加快立法、開展專案、增撥資源給特定服務範疇),使兩性的受惠程度盡量一致,以達致性別平等。
舉例來說,現時香港政府所推行的「學前教育學券計劃」(學券制),只資助學童就讀半日制幼稚園,而非全日制;此項政策最直接的影響,便是降低了學童母親的就業選擇及就業意欲,而學童父親的就業選擇及意欲卻不會有任何影響。這個例子便說明了看似中立的政策,對不同性別處境的人群造成不同的影響,更可能深化了社會的性別不平等。
「性別預算」就是針對預算的制訂及運用,改善社會或機構內的資源分配,向邊緣女性社群(例如基層家庭照顧者、少數族裔女性、殘障女性、年長女性等等)提供額外的資源,以建立能力,令她們得以參與社群或提高生產力,同時亦為政府所承諾的性別平等政策,提供落實計劃所需要的資金;確保政府有意識地運用公共收入和支出,達成其對性別發展承諾。
性別預算可分為兩大重心,分別是「性別預算分析」及「性別回應預算」。
1. 「性別預算分析」
評估政府政策與計劃的支出與收入,對不同性別(當中包括不同收入、種族及年齡等)的影響。
2.「性別回應預算」
執行策略與行動,令預算可促進女性賦權(women’s empowerment)及性別平等,或能按照性別差異,分配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