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動態

[職業性別隔離是什麼?]

點解幼稚園老師大多都喺女性,而維修師傅就多喺男性?性別喺職業選擇、發展上,影響緊啲咩,而出現職業性別隔離呢?

職業性別隔離(Occupational segregation)是基於兩大主要原因,分別是(1)性別的刻板印象及(2)先天體能上的差異,導致部份行業出現由某種性別主導的現象。

阿晴自小對機械非常有興趣,大學選科時有意修讀機械工程。但父母認為阿晴身為女性,比較適合修讀文科,於是要求阿晴放棄工程而選修英國文學。大學四年間,阿晴對機械依舊很有研究,但畢業後發現由於自己沒有修讀相關學科,難以入行。

阿俊個性溫柔細心,喜歡與小朋友相處,一直想成為一位幼稚園老師。大學期間,嘗試找一些playgroup導師、上門補習的兼職,但阿俊投交多份應徵信後,亦沒有任何回覆。

阿晴及阿俊的例子,則是受性別定型影響,認為女性較溫柔細心、善於照顧他人,因而照顧工作,如幼稚園老師、長者護理員及護士等行業,多以女性為主。而男性則是被認為冷靜理性、善於機械操作,而主導司機、維修員及工程師等行業。

阿欣從小想成為一位中菜師傅。畢業後到中菜餐館應徵。但餐廳老闆覺得阿欣身為一位女性,難以應付「拋鑊」等廚房工作,加上擔心阿欣不能接受廚房的粗口文化(常具性含意),甚至構成性騷擾,而僱用另一位男性應徵者作廚房學徒,阿欣則被安排做樓面侍應,即使阿欣再三向老闆要求,亦被以「女性不適合做廚房工作」為由而拒絕。

阿桐身形嬌小,在工程公司中工作,身邊同事多是男性。工作多須要體力勞動,如搬運器材等,但阿桐因體力有限,不能應付部份工作,逐漸被同事輕視,入職數年後,職級、薪酬亦相比同年入職的男同事低。加上工作環境不友善,上司多次暗示男職員是家庭經濟支柱,會先讓他們升職,於是阿桐決定退出該行業。

阿欣及阿桐的例子部份是基於在先天體能差異上,普遍認為女性的體能較男性差,因而重體力勞動的工種,如消防員、地盤工人等多由男性擔任。但隨住科技同器材的發展,很多工種都由機器輔助,而不須要直接的勞動,體能要求不再如以往般重要,女性亦有能力擔當被標籤為「男性的職業」。相反,對性別不友善的職場令人卻步。

上述的因素,同樣造成行業分隔/ 水平隔離(Horizontal segregation)的現象,即是某種性別較難進入由另一種性別主導的行業:女性難以進入某些被視為是「男性的工作」,而男性同樣亦難以從事被視為是「女性的工作」,即使受雇用,亦較常遭受職場上的性騷擾。

而另一種職業隔離則是職級分隔/ 垂直隔離(Vertical segregation),亦是大家常聽的無形頂障(Glass ceiling)。意思是即使男女從事同一行業,但男性常有較高的職位及薪金,而女性則職位較低、薪酬亦較少。部份僱主會以女性僱員需要生育、照顧家庭作借口,刻意不升遷女職員,或只安排兼職或低技術的工作。在職媽媽在在產假期結束後上班首天便遭到解僱的情況,亦很常見。

職業性別隔離直接影響個人的事業發展,同時加劇社會上的性別定型、性別不公,亦阻礙人力資源有效地分配。但要改善現狀,未必只能靠政府或僱主,我們自身微少的力量亦可以作出改變。

(1) 如果你是家長或老師。。。

嘗試不好說「呢啲唔喺女仔/ 男仔做架」。小朋友在成長階段對不同事物都充滿好奇心,男生可以喜歡玩Barbie、煮飯仔,女生亦可以喜歡玩機械人。不妨給予多一點空間、支持給小朋友發展自己的真正的興趣,從根本改變性別定型的限制。

(2) 如果你是僱員。。。

「老闆唔喺大晒,權利需要自己爭取」。以個人名義或加入工會,提倡一個性別友善職場,提高性別意識的敏感度。即使簡單如增加男護理員的制服數量、地盤廁格內增設垃圾桶等,已是改變的一步。

例如早前香港大律師公會,就執業大律師因屬自僱形式而未能享用有薪的分娩及產假之問題,建議為不同性別的成員推出侍產假補貼,以減少女性大律師因生育而離開大律師行業的情況。

如果你不幸遭到因性別的不公對待,請不要啞忍,可以向《性別歧視條例》的執行機構平機會申訴,由平機會去聯絡僱主進行調解、或者由平機會協助向法院提出控告。其他可以協助你向平機會投訴的民間團體主要包括 :(1)職工盟、(2)香港婦女勞工協會(3)天主教勞工牧民中心及(4)VoiceOut app。但由於目前政府並沒有任何資源,協助民間團體處理有關性別歧視的投訴,上述機構均在資源緊絀的情況下應付有關個案,未必能如主流社福機構般提供穩定的服務。

%d bloggers like this: